近年來,嘉峪關市堅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精心安排、扎實推進,持續做響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做出批示,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作為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有力舉措,抓緊抓實抓好。截止目前,已按照有標識、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六有”標準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7個,實現了市、街道(郊區)、鎮、社區、行政村全覆蓋。
聚焦多維融合,拓展文明實踐活動陣地。持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不斷完善三級網絡體系建設,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市、街道(郊區)、社區、鎮村全覆蓋。注重多維整合、融合共享,積極整合城鄉社區文化活動室、道德講堂、農家書屋、“巾幗家美”積分超市、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及產業發展項目等社區資源,打造了曙光社區、南湖社區、文殊村等1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示范點,推進建設工作規范管理、有效運行。整合基層優質資源,在東湖旅游景區、長城博物館、圖書館、雄關廣場、國網嘉峪關供電公司職工服務中心等場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7個,全面構建文明實踐“大陣地”,實現了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就近就便、便于參與的目標,所有中心(所、站)、基地均全天正常開放,配備兼職工作人員1名,常態化開展活動,整體運行良好,群眾滿意率100%。
聚焦全社會參與,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完善“1+8+N”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全市355支志愿服務隊統一歸屬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管理,其中包含由市委黨校、市文聯、市科技局、市司法局、藍天救援隊等專業人員組成的理論宣講、文化宣傳、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等專業志愿服務隊27支,由鄉土文化人才、律師、退休文化工作者、文藝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創業返鄉人員等組成的民間藝術傳承、法律援助、義務支教等志愿服務隊102支,由各單位、群眾自發組成的志愿服務隊226支。355支志愿服務隊共同構建起以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為骨干,橫向覆蓋各部門各單位,縱向貫通各中心(所、站)的志愿服務組織網絡。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嚴格落實《嘉峪關市志愿者培訓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技能、安全教育、權益維護等培訓活動100余場次,參加志愿者2000余人次,志愿者政治素養和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聚焦凝心鑄魂,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普及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為首要任務,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總隊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制定宣講計劃,29名宣講志愿者深入5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專題宣講活動,覆蓋人群達4萬余人次。各社區書記、村黨(總)支書記帶頭深入小區、村組、田間地頭,結合鎮村規劃、社區綜合治理、村組環境整治、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一邊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一邊和群眾暢談近年來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到基層“神經末梢”。社區、鎮村骨干宣講員組成21支理論宣講小分隊,通過“社區小馬扎”“田間課堂”“小板凳課堂”“鄉村大喇叭”、紅色故事會等宣傳形式開展宣講活動170余次,將二十大精神宣講課堂搬到小區廣場、田間地頭、群眾家里,覆蓋黨員群眾2萬余人。各中心(所、站)用群眾愛聽、愿聽的語言,傳播黨的新思想,真正做到讓黨的理論浸潤人心。
聚焦所需所盼,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聚焦老年人群、留守兒童、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組織開展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結對幫教等文明實踐活動500余場次,培育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為特困供養人員提供家政服務、陪同就醫、情感陪護等多種形式志愿服務,切實增強群眾生活信心和社會歸屬感。河口村、野麻灣村從村集體積累資金中設立孝善基金,鼓勵子女出資養老,根據子女出資情況,給老人二次配發養老金,確保老有所依;全市建設孝老飯莊4個,解決村里70歲以上老人的吃飯問題。社區、鎮村充分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通過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開展紅事限高、白事從儉等事宜200余次,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等內容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提倡節儉文明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移風易俗。
聚焦精準精細,增強文明實踐常態生命力。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緊盯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完善“五單”(站所供單、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模式,探索運用全市48個大網格和462個小網格構建文明實踐網絡,通過入戶走訪、茶話會、居民議事會、“大喇叭”等方式,傾聽群眾所想所需、所憂所盼,建立常態化“民呼”項目清單200余項。各中心(所、站)按照“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的要求,排好新時代文明實踐“表”,集聚特色資源優勢,培育了“建設姐妹”“七色光”“時間銀行”“多彩家園”等普惠性志愿服務項目,“您的銀絲 我的牽掛”“金秋助學”“電商直播+農產品推廣”等養老育幼幫困志愿服務項目,“打造厚養品牌、傳播孝善文化”“傳播紅色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留住村鎮歷史、留住最美鄉愁”等文化服務項目,建立了“甘肅好人”王復磊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甘肅好人”劉富強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讓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增強精神力量。
聚焦組織保障,推動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效運行。成立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市委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的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成立正縣級建制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配備專門力量,統籌指導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制定出臺《嘉峪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機制建設實施方案》《嘉峪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掛點單位聯系制度》《嘉峪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全面繪制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施工圖”,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更加規范運轉、有效運行。
聚焦融合推進,放大文明實踐示范效應。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陣地平臺作用,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與文明城市創建、融媒體建設、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社會治理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持續開展文明城市應知應會宣傳、疫情防控、建設文明鄉風等文明實踐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有熱度溫度,干部群眾的政治認同感、思想認同感、情感認同感不斷增強。創新文明實踐形式,在市融媒體中心平臺,設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板塊,有效擴大了文明實踐的影響力和參與率。完善優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平臺,推動線上線下活動互聯互通,方便群眾在網上“點單”,推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